正在阅读:弘扬北疆文化 叙说丰镇史话——丰镇境内的明长城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丰镇史话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弘扬北疆文化 叙说丰镇史话——丰镇境内的明长城

转载 凤龙2024/07/28 16:23:54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丰镇市文联 作者:丰镇市文联 16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以守望相助为底色

弘扬“北疆文化”


迈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

      北疆文化,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上,融合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,特别是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经过长时间的孕育和滋养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体系。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北疆文化,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我们特别推出“弘扬北疆文化,叙说丰镇史话”系列专题,旨在通过讲述丰镇市的历史故事,挖掘地方文化内涵,展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历史。



丰镇境内的明长城

     

     在北疆,有一道巍峨壮观的建筑,它跨越山川河流,穿越草原沙漠,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,它就是长城。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,长城承载了无数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,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勇气。让我们跟随文字的脚步,探寻丰镇境内古长城。

    丰镇境内有秦汉长城遗址和明长城遗址,其中明长城资源尤为丰富,共有三道。第一道于明洪武二十九年(公元1396年),由山西行都指挥使司修筑的“三道边”(当地人俗称),也可称为“洪武长城”,是当时明王朝抵御北方瓦刺、鞑靼部落的第一道防线。经后人进一步考证,这道长城由河北进入兴和县境,入丰镇经浑源窑、隆盛庄、红砂坝后入凉城县,境内遗迹75千米左右。第二道明长城位于丰镇最南端,俗称大边、正边和头道边,是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规划重点的明长城,修筑于明朝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,境内长73千米,明隆庆万历年重修,现在成为丰镇市与山西省大同市的分界线。第三道长城东起浑源窑乡西施沟,向西经元山子、新五号、黑圪塔洼,全长40千米,筑有烽火台30多座。


   丰镇市明长城资源分布图

   我市境内的古长城由多个烽火台、敌台、墙体等组成。墙体则沿着山脊和地形起伏,用夯土建造。烽火台主要用于传递军情,通过烟火信号在长城沿线迅速传递信息,当敌人入侵时,烽火台会点燃烽火,相邻的烽火台见烟或火后会继续传递,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整个防御系统。敌台在建筑上没有敌楼规模大,结构分为单层或多层,用于军事防御和观察,配有瞭望孔和射击孔。例如隆盛庄敌台就是乌兰察布市境内最大的一座敌台,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现存第二大的夯土墩台

  以多元一体为特征 

  凸显地域文化




稿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
    :王海叶   蒿佳兴

稿359511682@qq.com

    0474-3261107


已有0人点赞
新房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